關于印發霍邱縣“先照后證”改革后加強事中事后監管的實施辦法的通知

瀏覽次數: 來源:霍邱縣政府辦公室 時間:2017-11-01 14:48    文字大?。篬 ]   背景色:       

霍政辦秘〔2017290

 

各鄉鎮人民政府,開發區管委,政府有關部門、有關直屬機構:

《霍邱縣先照后證改革后加強事中事后監管的實施辦法》已經縣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霍邱縣人民政府辦公室  

2017111     

 

霍邱縣"先照后證"改革后加強事中事后監管的實施辦法

 

為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先照后證”改革后加強事中事后監管的意見》(國發〔201562號,以下簡稱《意見》)和《安徽省人民政府關于“先照后證”改革后加強事中事后監管的實施意見》(皖政〔20169號,以下簡稱省政府《實施意見》)精神,進一步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加強"先照后證"改革后的事中事后監管工作,建立健全新型市場監管體系,結合我縣實際,特制定本辦法。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推進簡政放權、轉變政府職能的決策部署,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按照"職責法定、信用約束、協同監管、社會共治"的原則,轉變市場監管理念,明確監管職責,創新監管方式,構建權責明確、透明高效的事中事后監管機制,為全市調結構轉方式促升級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

(二)工作目標

1.圍繞依法行政、放管結合,加快厘清各部門市場監管職責,推進市場監管法治化、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

2.圍繞信用約束、信息共享,加快構建以信用監管為核心的監管制度,實現失信主體“一處違法,處處受限”。

3.圍繞增強監管合力、提升監管效能,加快推進部門間依法履職信息互聯互通,形成聯動響應、齊抓共管的監管格局。

4.圍繞社會多元治理,加快構建企業自治、行業自律、社會監督、政府監管的社會共治格局。

二、工作任務

(一)嚴格行政審批事項管理

1.規范工商登記行政審批行為。經營者從事工商登記前置審批事項目錄中事項的,應當依法報經相關審批部門審批后,憑許可文件、證件向市場監管部門申請登記注冊,市場監管部門依法核發營業執照。從事工商登記前置審批事項目錄外事項的,直接向市場監管部門申請登記注冊,市場監管部門依法核發營業執照。涉及后置審批項目的,申請人向市場監管部門申請登記注冊領取營業執照后,向相關審批部門申辦行政許可證件。除法律、行政法規、國務院決定外,一律不得設定工商登記前置審批事項,不得以備案、評估等方式變相實施前置審批。(責任單位:各審批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時限:長期)

2.實施工商登記后置審批事項目錄管理。嚴格按照《安徽省工商登記后置審批事項目錄》確定的后置審批事項進行審批和監管,并實行動態公開管理。對于法律法規新增、變更、取消工商登記后置審批事項的,相關審批部門應在實施前及時書面告知市場監督管理局、縣編辦、縣法制辦,并對相關事項目錄予以更新公開。(責任單位:各審批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市場監督管理局、縣編辦、縣法制辦配合,時限:長期)

3.提高行政審批效能和服務水平。各審批部門要嚴格按照法定條件和法定程序,逐項制定行政審批標準,取消重復性、形式化的審批手續,剔除不符合經濟社會發展的審批環節。充分利用政府權力清單運行平臺,積極建設標準統一的網上審批系統,推行網上審批,向社會公開行政審批標準和受理、審查、批準等信息,并實現各部門共享。要健全行政審批監督制約機制,及時發現和糾正違規審批行為,不斷提高政府管理科學化、規范化水平。(責任單位:各相關審批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時限:長期)

(二)厘清市場監管職責

1.明確監管職責和責任分工。按照政府主導、部門負責、屬地監管、重心下沉的要求,依照“誰審批、誰監管,誰主管、誰監管”的原則,各部門要對照國務院《意見》明確的186項審批事項監管職責和《安徽省工商登記后置審批事項目錄》確定的194項后置審批事項,制定本部門加強事中事后監管的具體方案,防止出現監管真空。對需要獲準審批而未取得審批的無證經營行為,凡法律法規、國務院《意見》和《安徽省工商登記后置審批事項目錄》明確監管部門的,由監管部門依法查處;沒有明確監管部門和監管職責或規定不明確的,市場監管部門、審批部門和行業主管部門要按照分工履行好市場監管職責。對不需要取得審批或已取得審批而未辦理工商登記的無照經營行為,市場監管部門依法查處;對已經取得營業執照,但是擅自從事應當取得許可證或者其他批準文件方可從事的經營活動的超范圍經營行為,由審批部門依法查處;對已經取得營業執照,但是擅自從事不需要取得許可證或者其他批準文件即可從事的經營活動的超范圍經營行為,由市場監管部門依法查處。審批部門或行業主管部門沒有專門執法力量或執法力量不足的,經本級政府同意,可以依法提請由市場監管部門牽頭共同予以查處。涉及兩個以上審批部門的,由最先審批部門牽頭負責,有關審批部門配合,在各自職責范圍內依法查處,但對當事人的同一個違法行為,不得給予2次以上罰款的行政處罰。執法部門在執法過程發現違法行為線索屬于其他部門監管職責的,應及時移送相關部門查處。(責任單位:各相關監管〈審批〉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時限:長期)

2.實施工商登記“雙告知”制度。在辦理登記注冊時,市場監管部門要根據《安徽省工商登記后置審批事項目錄》,告知申請人申請審批的經營項目和相應的審批部門,并由申請人書面承諾在取得審批前不擅自從事相關經營活動。在辦理登記注冊后,市場監管部門應通過公共信用信息共享服務平臺,及時告知相關部門市場主體登記信息。相關審批部門或行業主管部門要運用公共信用信息共享服務平臺,及時認領涉及本部門行政審批事項或屬于本部門主管職責的市場主體登記信息,做好后續行政審批服務和監督管理工作,并將相關審批許可信息在公共信用信息共享平臺對外公示。(責任單位:縣市場監管局牽頭,相關監管〈審批〉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時限:長期)

3.理順企業登記監管職責。縣市場監管局要按照簡政放權放管結合轉變政府職能的要求,根據《公司法》和《公司登記管理條例》等相關規定,明確公司登記管理權限,落實屬地監管責任。(責任單位:縣市場監管局負責,時限:長期)

(三)完善協同監管機制

1.建立信息互聯共享機制。按照統一建設、分級負責的原則,縣政府負責建立本級公共信用信息共享服務平臺,為全縣公共信用信息共享和交換提供基礎支撐(責任單位:縣發改委、縣電子政務辦牽頭,各相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認真執行《安徽省公共信用信息征集共享使用暫行辦法》,依照《安徽省省級公共信用信息目錄》,依法對公共信用信息記錄、歸集、交換、共享、公開、發布、查詢、使用、異議進行處理。實現市場主體登記部門、審批部門、行業主管部門及其他部門之間的信息實時傳遞和無障礙交換(責任單位:縣發改委牽頭,各相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2.推進信息公示工作。各級市場監管部門要嚴格按照國務院《企業信息公示暫行條例》,落實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全國一張網”的要求,通過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督促市場主體履行信息公示和企業年報義務。各審批部門、監管部門和行業主管部門應通過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以及縣政府網站向社會公示行政許可、行政處罰等信息。(責任單位:市場監管局牽頭,各相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時限:長期)

3.建立證照聯動機制。各審批部門建立部門間信息通報機制。市場監管部門應將市場主體登記信息通過公共信用信息共享服務平臺及時告知有關審批部門、監管部門和行業主管部門。市場監管部門在監督檢查中發現市場主體應取得相應許可而未取得的,應當向相關審批部門通報信息。審批部門在接到信息后要及時督促市場主體辦理相關許可證,并將其納入監管范圍、實施跟蹤監管。對不具備條件不予核準辦理許可的有關情況,以及未辦理許可擅自從事經營的查處情況,應及時告知市場監管部門。(責任單位:市場監管部門牽頭,各相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時限:長期)

4.建立信用獎懲機制。建立健全信用管理制度,推行信用承諾、信用報告、信用審查制度。鼓勵社會信用評價機構發展,支持開展企業信用調查、信用評級等服務。在財政資金補助、政府采購、政府購買服務、政府投資工程建設招投標過程中,應查詢市場主體信用記錄,優先選擇信用狀況較好的市場主體。(責任單位:各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時限:長期)。

建立健全聯合懲戒機制。認真落實省信用信息管理辦法,創新失信行為懲戒措施,通過綜合運用市場性懲戒、行政性懲戒和社會性懲戒等手段,形成跨部門、跨地區、跨行業失信行為聯合響應和失信懲戒機制。(責任單位:縣發改委、縣市場監管局、人行霍邱縣支行牽頭,時限:長期)。

在經營、投融資、取得政府供應土地、進出口、出入境、注冊新公司、招投標、政府采購、獲得榮譽、安全許可、生產經營許可、從業任職資格、資質審核等工作中,將信用信息作為重要考量因素,對被列入經營異常名錄、嚴重違法失信企業名單、重大稅收違法案件當事人名單、失信被執行人名單、行賄犯罪檔案等失信主體依法予以限制或者禁入,形成“一處違法,處處受限”的聯合懲戒機制。(責任單位:各相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時限:長期)

5.推行“雙隨機”抽查機制。各部門要結合自身職責,建立健全"雙隨機"抽查機制和隨機抽查事項清單,建立市場主體名錄庫和本部門執法檢查人員名錄庫,通過搖號方式隨機抽取檢查對象和隨機選派執法檢查人員,確保程序公平公正。加強隨機抽查結果運用,按照本部門信息公開的相關規定,推動隨機抽查結果在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和社會信用系統公示,形成有效震懾。(責任單位:各相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時限:長期)

6.防范化解監管風險。加快完善風險研判和監測制度建設,建立健全高危行業、重點工程、重要商品及生產資料、重點領域的風險評估指標及風險排查監測、研判預警、應急處理、防控聯動等機制。有效整合抽查抽檢、執法監管、違法失信、投訴舉報、媒體曝光等相關信息,經常性研判市場主體經營行為,及早發現違法違規線索,有效防范化解區域性、行業性及系統性風險。綜合運用預警提醒、約談告誡等形式,強化市場主體及有關人員的事中監管,及時化解市場風險。(責任單位:各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時限:長期)

建立數據共享與交互統一平臺和大數據分析中心,逐步實現重點領域跨部門跨區域的數據共享,發揮大數據在市場監管、經濟形勢分析和預測等方面的作用。(責任單位:縣發改委、縣電子政務辦牽頭,各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時限:長期)

(四)構建社會共治格局

1.引導市場主體自治。采取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措施,引導市場主體在安全生產、質量管理、營銷宣傳、售后服務、信息公示等各方面切實履行法定義務。引導市場主體充分認識信用狀況對自身發展的關鍵作用,主動接受社會監督,提高誠信自治水平。鼓勵支持市場主體通過互聯網為交易當事人提供公平、公正的信用評價服務,客觀公正記錄、公開交易評價和消費評價信息。督促企業規范經營行為并承擔社會責任,促進企業合法經營。(責任單位:各相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時限:長期)

2.推進行業自律。積極發揮行業協會商會等社會組織作用,推動行業協會商會建立健全行業經營自律規范、自律公約和職業道德準則,規范會員行為。建立政府部門與行業協會商會間的信息互聯共享、參與協作機制。發揮行業協會商會在權益保護、資質認定、糾紛處理、失信懲戒等方面的作用。不得對轉移到行業協會實行自律管理的事項進行變相審批,不得向企業亂攤派、亂收費。支持行業協會商會開展行業信用評價工作,完善行業信用體系。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委托行業協會商會開展信用評價、咨詢服務、法律培訓、監管效果評估,推進監管執法和行業自律的良性互動。(責任單位:各相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時限:長期)

3.發揮市場專業化組織監督作用。依靠各級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等社會組織,及時了解市場監管領域的突出問題,有針對性地加強監督檢查。積極支持有專業資質的會計事務所、律師事務所、公證機構、檢驗檢測機構、信用評價機構、仲裁機構、調解組織等專業服務機構參與市場監督。支持仲裁機構、調解組織等通過裁決、調解等方式解決市場主體之間的爭議。積極構建第三方評估機制,培育發展和依法規范社會信用評價機構,支持開展社會化信用信息公示服務。(責任單位:各相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時限:長期)

4.加強社會輿論監督。進一步健全公眾投訴機制,鼓勵社會公眾及時反映企業在產品和服務質量、違法經營等方面的問題,廣泛參與市場主體監督。健全公眾參與監督的激勵機制,完善有獎舉報制度,依法為舉報人保密。強化消費糾紛調處工作,提升維權成效。加強輿論監督,曝光典型案件,提高公眾認知和防范能力。對群眾舉報投訴、新聞媒體反映的問題,市場監管部門要認真調查核實,及時依法做出處理,并依法向社會公布處理結果。(責任單位:各相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時限:長期)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建立縣“先照后證”改革后加強事中事后監管聯席會議制度,統籌協調、跟蹤了解和督促檢查全縣"先照后證”改革后事中事后監管工作,各相關部門要結合本部門實際制定工作方案,明確監管責任和分工,細化監管舉措,加強溝通協調和統籌推進,形成全市上下“一盤棋”、合力抓落實的工作格局??h政府將事中事后監管工作和相關信息系統研發應用等經費納入同級財政預算,保障各項工作順利推進。

(二)加強宣傳引導。通過多種途徑、多種形式宣傳加強事中事后監管的意義和各相關部門的職責、措施,及時發布有關監管改革信息,加強重要監管工作和改革措施的解讀宣傳,鼓勵引導社會公眾廣泛參與,形成全社會理解改革、關心改革和支持改革的良好氛圍。

(三)加強督查檢查。各部門要加強對本意見貫徹落實的督促檢查,督導本部門有序推進各項工作。要加強對政策落實情況的督查考核和跟蹤審計,確保改革各項措施落到實處。

標簽:
文件下載
政策咨詢

如果您對該政策文件有疑問,可以撥打標題上方的電話咨詢相關部門。

AV鲁丝一区鲁丝二区鲁丝三|506070欧美胖老太BBW|久久久精品一区|国产尤物亚洲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