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征求《霍邱縣2022年工業和民營經濟發展的意見 (征求意見稿)》意見的通知

征集單位:霍邱縣經信局征集時間:[ 2022-06-01 00:00 ] 至 [ 2022-07-01 00:00 ]狀態:已結束
  • 征集公告
  • 征集渠道
  • 網絡渠道意見及采納情況
  • 其他渠道公眾意見及采納情況
  • 征集小結(結果反饋)
  • 解讀

進一步促進全縣工業和民營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現將《霍邱縣2022年工業和民營經濟發展的意見(征求意見稿)》予以公布,征求公眾意見。征求期限自2022年6月1日起至2022年7月1日止。如有意見、建議,請登錄霍邱縣人民政府網“全縣政府網站意見征集平臺”(http://www.tuyjofm.cn/hdjl/yjzjk/index.html)留言或通過電子郵箱hqjw13@126.com(郵件主題請注明:《霍邱縣2022年工業和民營經濟發展的意見 (征求意見稿)》建議)留言。

地址:霍邱縣政務中心A區909室,電話:0564—6021021。

附:《霍邱縣2022年工業和民營經濟發展的意見 (征求意見稿)》

關于《關于2022年工業和民營經濟發展的意見》起草說明 

一、起草背景

受地緣政治沖突、新一輪疫情等沖擊影響,我國發展環境的復雜性、嚴峻性、不確定性在上升,工業經濟下行壓力有所加大。今年以來,省委、省政府多次經濟工作會議要求,要加強改革開放創新,全力以赴抓好穩經濟各項工作,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保持宏觀政策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加大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全力助企紓困,促進市場主體提質擴量增效,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市委、市政府制定印發了《2022年全市工業經濟工作要點》,要求落實工業強市主戰略,全力推動工業經濟趕超式高質量發展。根據上級經濟工作要求,結合我縣實際,為深入實施工業強縣戰略,奮力開創全縣工業和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新局面,制定本意見。

二、制定的意義和總體考慮

工業是國民經濟的主體,工業經濟運行對于我國當前經濟的持續穩定和長期的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工業穩則經濟穩。我縣工業起步晚、產業基礎薄弱,優勢產業橫向對比重合度較高,區域產業同質化,競爭愈加激烈,為發揮本地資源優勢,加快打造長三角重要的鋼鐵產業基地、皖北承接產業轉移示范集聚區、六安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增長極,在雙招雙引、技術改造、企業創新、品牌壯大等方面激發企業積極性,進一步激發內生動力和創新活力,推動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加快形成新發展格局。

三、起草過程

2022年5月,縣經信局局黨組討論形成初稿。6月1日向向各鄉鎮(園區)、縣直單位征求意見,6月8日根據意見反饋情況進行了研究修改后召開有關縣直部門和鄉鎮討論稿后,現形成送審稿,提請縣政府常務會議和縣委常委會研究審定。

四、工作目標

《關于2022年工業和民營經濟發展的意見》(送審稿)提出了全年的工業經濟工作目標任務,即全年實現規模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新增規模工業企業15家以上;新開工億元以上工業項目30個;工業固定資產投資和技術改造投資分別同比增長10%;私營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數分別增長5%。

五、主要內容

在全力推動園區提質增效、深入推進項目建設、著力壯大市場主體、大力培育專精特新企業、加速促進產業轉型升級、積極實施數字賦能、持續推進質量品牌提升、聚力實施固鏈補鏈延鏈強鏈、有序推進畝均效益評價等方面明確了具體落實舉措,力爭厚植產業優勢,積極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深入推進智能制造和企業數字化轉型工程,培優做強企業,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堅守“企業娘家人”職能定位,千方百計為企業辦實事、優環境。同時,為了打通政策落地的堵點卡點,在組織保障、風險管控、要素保障、環境優化、考核獎懲等方面健全了保障措施,推動工業經濟行穩致遠。


霍邱縣2022年工業和民營經濟發展的意見

(征求意見稿) 

為深入實施工業強縣戰略,奮力開創全縣工業和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新局面,現提出如下意見: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深入貫徹中央和省委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深度融入長三角一體化和合肥都市圈,以“聚力打造長三角重要的鋼鐵產業基地、皖北承接產業轉移示范集聚區、六安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增長極”為目標,忠誠盡職、奮勇爭先,把穩增長擺在最重要的位置,確?!耙咔橐雷?、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二、工作目標

全年實現規模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新增規模工業企業15家以上;新開工億元以上工業項目30個;工業固定資產投資和技術改造投資分別同比增長10%;私營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數分別增長5%。

三、工作重點

1.全力推動園區提質增效。用足用好皖北承接產業轉移集聚區建設和合作共建園區政策,修編總體規劃,破解發展難題,推進工業項目向園區集聚,不斷提升園區綜合競爭力。開發區要聚焦鋼鐵產業鏈延伸,圍繞高質量發展要求,加快培育百億企業、千億產業,積極爭創特色型國家級經濟開發區,新引進超億元項目15個以上。支持合霍現代產業園加快建設,深化拓展與合肥高新區合作共建,以更大力度鏈接合肥;啟動高新創業園二期、電子信息產業園二期、大學生返鄉創業園等項目建設,促進新興產業發展,加速產城融合步伐,不斷提升園區辨識度,跑出建設發展加速度,新引進超億元項目15個以上。長集現代農業產業園要聚焦農副產品加工業,堅持龍頭帶動、品牌提升、產業集聚,加大農產品加工轉化力度,著力引進培育龍頭企業和鏈主企業,積極爭創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新引進超億元項目5個以上。組織小微企業園參與全市績效評價,推動小微企業園高質量發展。

2.深入推進項目建設。樹牢“投資為綱、項目為王”理念,大力開展工業“雙招雙引”,緊盯滬蘇浙、京津冀、珠三角、合肥都市圈等發達地區,聚焦鋼鐵和農副產品精深加工等主導產業,用市場的邏輯謀事,用資本的力量干事,引進一批產業鏈關鍵項目、上下游關聯企業。實施工業“積樹成林”工程,完善項目落地建設庫、竣工投產庫、投產納規庫“三庫聯動”機制,推深做實“擴投資增動能趕超發展”,激勵評比,實施項目落地開工、建設推進、竣工投產全生命周期管理,加快新建項目投產納規。抓好“老樹育新干”工程,全面推進億元以上規上工業企業實施新一輪技術改造,引導企業加快設備更新、工藝升級、產品換代,促進轉型升級,不斷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

3.著力壯大市場主體。持續實施民營經濟上臺階行動計劃,破除制約民營企業發展的各種壁壘,以規模以上企業為骨干,以小微企業為基礎,分梯隊、抓重點、帶全面,大力推動“個轉企、小升規”,穩定增加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量,進一步做大做實工業總量。推進中小企業服務平臺建設,創建省級小微企業創業創新示范基地,打造一批新動能培育的孵化器、企業成長的“加速器”,優化資源要素配置方式,讓民營企業、中小微企業更好參與市場公平競爭,增強企業投資發展信心,激發創業創新熱情。

4.大力培育專精特新企業。發揮創客中國、創響中國、創新創業安徽賽區大賽及贏在江淮等創業創新平臺作用,培育更多市場主體,對獲獎項目給予投融資方面支持,孵化一批專精特新企業。按照“創新型中小企業、省專精特新企業、省專精特新冠軍企業、國家級小巨人企業、國家級單項冠軍企業”成長路徑,分層次打造培育鏈條,力爭全年培育市級及以上“專精特新”企業5家。開展“十行千億萬企”融資服務行動,積極運用再貸款再貼現等貨幣政策工具,重點支持“專精特新”等中小企業融資。

5.加速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堅持“企業出題、能者解題、市場閱卷”,統籌實施產業基礎再造、創新能力提升、成果轉化、示范推廣等工程,加快構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創新體系。引導支持中小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開展“雙進”活動、共建研發機構,支持技術和產品創新。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支持產業鏈、產業集群龍頭企業牽頭,著力打造產業共性技術創新平臺和研發公共服務平臺,培育一批技術創新中心、企業技術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工業設計中心等企業技術創新平臺。

6.積極實施數字賦能。加強5G基礎設施、5G工業項目、5G+示范應用“三個清單”建設,實施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行動,加快企業內外網改造升級,鼓勵企業積極運用5G技術,拓展“5G+工業互聯網”場景應用,打造創新應用示范,培育各類工業互聯網平臺。搶抓信息技術迭代升級契機,加快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數字化轉型發展,打造省市級智能工廠和數字化車間。推動企業上云上平臺,推廣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建設,提升信息化基礎能力和數字化應用水平。鼓勵企業建立數字化服務平臺,培育服務型制造企業。推廣機器人應用,推進人工轉機械、機械轉自動、單臺轉成套、數字轉智能。

7.持續推進質量品牌提升。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以提高供給體系質量為主攻方向,大力實施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三品”行動。推動質量強縣建設,培育一批競爭力強、附加值高、美譽度好的知名品牌,以質量促轉型,以品牌帶升級,依托世界制造業大會、中國品牌日活動、“精品安徽·皖美智造”央視宣傳等平臺,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品牌影響力的優秀企業。開展“企業質量管理診斷”活動,鼓勵企業廣泛開展質量管理小組、技能競賽等活動,推動企業質量管理方法創新,引導企業主動制定和實施先進標準,打造工業精品。

8.聚力實施固鏈補鏈延鏈強鏈。建立產業鏈上下游配套協作機制,支持“鏈主”企業和上下游企業構建協同創新聯合體和穩定配套聯合體,加快推動產業高端化、數字化、綠色化、融合化發展。圍繞主導產業,重點引進一批投資強度大、產出效益好、科技含量高、產業關聯強的重大項目,提升主導產業占比。精心培育壯大鐵基新材料產業集群,力促六鋼中厚板、200萬噸廢鋼加工等系列項目以及劉塘坊礦業深部開拓等項目建成投產;加快六鋼帶式焙燒機球團、金日晟150萬噸球團二期、金安磁性材料等項目建設;推動六鋼高端精密設備鑄造等項目落地,逐步打造“鋼鐵制造產業鏈、鑄造產業鏈、永磁新材料產業鏈”三條鐵基新材料產業子鏈,增強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和競爭力。

9.有序推進畝均效益評價。加快“畝均論英雄”改革,對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及5畝以上規下工業企業實施畝均效益評價實行分類管理,有關部門按照職責制定差別化財稅、用地、用電、用水、用氣、金融、人才等政策,加快淘汰落后產能和僵尸企業處置,開展閑置建設用地、工業低效土地清理,推進資源要素向評價高的企業集聚,提升資源要素利用效率。

四、保障措施

1.加強組織保障。發揮工業強縣領導組和民營經濟領導小組的作用,強化對工業和民營經濟的領導,圍繞工業增加值、工業投資、技改投資等關鍵指標,進一步健全協調調度、信息溝通、督促檢查、統計考核等工作推進機制。加強對項目建設、企業訴求辦理等督查。加強民營企業黨建工作,教育引導民營企業和企業家擁護黨的領導,支持企業黨建工作。各鄉鎮(園區)、縣直各單位要進一步強化工業工作,把重工強工作為黨委政府的“雙一把手”工程、開發園區的“一號工程”,堅定不移抓工業。

2.強化風險管控。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發展,科學精準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保障重點產業園區、重點工業企業正常有序運行。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安全生產重要論述精神,加強安全生產監管,堅持“兩個至上”,圍繞“兩個根本”,壓實安全責任,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風險,確保全年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

3.保障要素供給。堅持土地要素跟著項目走,實行用地計劃分類安排,鼓勵采取長期租賃、先租后讓、租讓結合、彈性年期出讓方式供應產業用地。深入推進“標準地”改革,落實“標準地”工作指引,確保開發園區項目拿地即開工。加大財稅支持,落實國家減稅降費、延長階段性稅費緩繳、階段性降低失業保險和工傷保險費率政策,提高中小微企業穩崗返還標準。多措并舉緩解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新增縣興業擔保公司、工投公司資本金各3000萬元,積極推進新型政銀擔、“稅融通”、大力開展續貸過橋、無還本續貸、“信用貸”、“技術改造貸”、“訂單貸”、“畝均英雄貸”等信貸產品。

4.優化營商環境。貫徹全省改進工作作風為民辦實事為企優環境大會精神,樹牢“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落實“十做到”“十嚴禁”責任清單。常態化實施“四送一服”雙千工程,持續開展“四送一服”集中月活動。推行頂格服務企業機制,堅持“好時不擾、難時出手”,表格化、清單式協調解決企業實際困難和問題。

5.嚴格考核獎懲。全年安排6000萬元工業和民營經濟(中小企業)專項資金,對工業項目建設、企業技術改造、數字賦能、企業創新創牌、培訓經營管理人員等進行獎補??h委、縣政府對當年發展工業和民營經濟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等列入重點工作進行考評表彰。

網絡渠道發表意見

  • *您的姓名:

  • *聯系方式:

  • *您的意見:

  • *驗證碼:

電話渠道
0564-6021021
來信來訪渠道
霍邱縣政務中心A區909室

其他渠道公眾意見及采納情況

2022年6月1日,我局公開發布《霍邱縣2022年工業和民營經濟發展的意見(征求意見稿)》,于2022年6月1日至2022年7月1日通過電話(傳真)、電子郵箱、網站公開、書面信件等方式向社會征集相關意見和建議。截至7月1日,共收到反饋5條,采納5條。詳情如下:  


征集小結(結果反饋)2022年7月8日 16時48分

2022年6月1日,我局公開發布《霍邱縣2022年工業和民營經濟發展的意見(征求意見稿)》,于2022年6月1日至2022年7月1日通過電話(傳真)、電子郵箱、網站公開、書面信件等方式向社會征集相關意見和建議。截至7月1日,共收到反饋5條,采納5條。詳情如下:

解讀

主要負責人解讀:縣經信局黨組書記、局長時召元解讀關于2022 年工業和民營經濟發展的意見


一、起草背景

受地緣政治沖突、新一輪疫情等沖擊影響,我國發展環境的復雜性、嚴峻性、不確定性在上升,工業經濟下行壓力有所加大。今年以來,省委、省政府多次經濟工作會議要求,要加強改革開放創新,全力以赴抓好穩經濟各項工作,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保持宏觀政策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加大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全力助企紓困,促進市場主體提質擴量增效,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市委、市政府制定印發了《2022年全市工業經濟工作要點》,要求落實工業強市主戰略,全力推動工業經濟趕超式高質量發展。根據上級經濟工作要求,結合我縣實際,為深入實施工業強縣戰略,奮力開創全縣工業和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新局面,制定本意見。

二、制定意義和總體考慮

工業是國民經濟的主體,工業經濟運行對于我國當前經濟的持續穩定和長期的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工業穩則經濟穩。我縣工業起步晚、產業基礎薄弱,優勢產業橫向對比重合度較高,區域產業同質化,競爭愈加激烈,為發揮本地資源優勢,加快打造長三角重要的鋼鐵產業基地、皖北承接產業轉移示范集聚區、六安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增長極,在雙招雙引、技術改造、企業創新、品牌壯大等方面激發企業積極性,進一步激發內生動力和創新活力,推動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加快形成新發展格局。

三、起草過程

2022年5月,縣經信局局黨組討論形成初稿。6月1日向各鄉鎮(園區)、縣直單位征求意見,6月8日根據意見反饋情況進行了研究修改后召開有關縣直部門和鄉鎮討論稿后,現形成送審稿,提請縣政府常務會議和縣委常委會研究審定。

四、工作目標

《2022年工業和民營經濟發展的意見》提出了全年的工業經濟工作目標任務,即全年實現規模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左右;新增規模工業企業15家以上;新開工億元以上工業項目30個;工業固定資產投資和技術改造投資分別同比增長10%左右;私營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數分別增長5%。

五、主要內容與結構

2022年工業和民營經濟發展的意見由四部分組成。第一部分為明確指導思想,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深入貫徹中央和省委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第二部分為提出工作目標,全年實現規模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新增規模工業企業15家以上;新開工億元以上工業項目30個;工業固定資產投資和技術改造投資分別同比增長10%;私營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數分別增長5%。第三部分為強化工作重點,在全力推動園區提質增效、深入推進項目建設、著力壯大市場主體、大力培育專精特新企業、加速促進產業轉型升級、積極實施數字賦能、持續推進質量品牌提升、聚力實施固鏈補鏈延鏈強鏈、有序推進畝均效益評價等方面明確了具體落實舉措。第四部分為強化保障措施,在組織保障、風險管控、要素保障、環境優化、考核獎懲等方面健全措施,力爭打通政策落地的堵點卡點。

六、創新舉措

根據本地鐵礦資源優勢,進一步培育壯大主導產業,聚力實施固鏈補鏈延鏈強鏈,建立產業鏈上下游配套協作機制,支持“鏈主”企業和上下游企業構建協同創新聯合體和穩定配套聯合體,精心培育壯大鐵基新材料產業集群,逐步打造“鋼鐵制造產業鏈、鑄造產業鏈、永磁新材料產業鏈”三條鐵基新材料產業子鏈,增強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和競爭力。

七、保障措施和下一步工作

加強組織保障,發揮工業強縣領導組和民營經濟領導小組的作用,堅定不移抓工業。強化風險管控,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安全生產和經濟發展工作,確保全年企業生產形勢持續穩定。保障要素供給,在土地、資金等要素問題上創新舉措,多措并舉緩解企業難題。優化營商環境,按照“一改兩為五做到”的要求,不折不扣落實助企政策。嚴格考核獎懲,全年安排6000萬元工業和民營經濟(中小企業)專項資金,支持工業和民營經濟發展。

 

AV鲁丝一区鲁丝二区鲁丝三|506070欧美胖老太BBW|久久久精品一区|国产尤物亚洲精品